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学术思想



友情链接

学术思想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思想

以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指导临床


       本人创立的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诊疗手段相结合,选择特异性中药组方施治的方法 (参见 《新中医》杂志1990年刊登的 《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概况与探讨》一文),获得中西医专家一致认可。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。


(1)以中医宏观辨证为主。

       中医认识疾病重视病因累及脏腑,而脏腑机能是以气血为本,强调 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“有诸内必形诸外”。如 “乙肝”,是因其正气亏虚,瘟邪致病,邪伤脏腑。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是辨明病机。慢性 “乙肝”从中医病机而论,多为湿热邪毒蕴结,肝郁血瘀,气血失调,脾肾亏虚所致。治疗必须解毒祛湿、疏肝化瘀、调理气血、益脾补肾。


(2)结合西医微观诊疗手段。

       西医认识疾病也强调病因伤及内脏,但其对脏器的认识是从解剖学角度出发的,内脏的作用和功能较为复杂,也强调内在因素致病。西医认为 “乙肝”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, “乙肝”病毒感染,在肝细胞内整合、复制、转录,引起免疫调节或应答功能紊乱而导致肝脏损害,出现免疫学、血清学的变化和一系列症 状、体 征。西 医 重 视 诊 断 及 病 因 治 疗,用 药 的 针 对 性 较强,故西医治疗 “乙肝”的手段主要是抗病毒,增强免疫调节功能,抗肝损害,解毒及恢复肝功能等。其转归、预后的判断,取决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的程度及免疫学、血清学变化的程度。将西医诊疗手段融入中医药治疗 “乙肝”方案之中,可克服盲目性。


(3)选择特异性中药组方施治。

       所谓特异性中药,是指对 “乙肝”有特殊疗效的中药。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确定:其一,通过科研判定的有效药物,例如抗 “乙肝”病毒的苦参、北豆根;提高免疫的黄芪、白术;抗肝损害、解毒护肝的丹参、女贞子、北五味子;其二,传统治疗肝胆病能入肝经的药物。如柴胡、郁金、茵陈等。具体来说,治疗 “乙肝”时,可将西医诊断及治疗手段作为筛选有效药物的参考之一,而且所选药物不能偏离中医宏观辨证施治用药的轨道。


X 关闭
预约挂号操作流程